
1、最佳实用技术是指在现阶段效果最好、且经济合理的实际应用的污染物控制技术。按该技术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方法,就是根据污染现状,最佳控制技术的效果和对现有控制得好的污染源进行损益分析来确定排放标准。这样确定的排放标准便于实施,便于监督,但有时不一定能满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有时又可能显得过严。
2、空气污染的六项指标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8小时浓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5)。空气品质测站种类有一般空气品质监测站、工业空气品质监测站、交通空气品质监测站、国家公园空气品质监测站、背景空气品质监测站五种类别,有部分的测站会兼有两种类别。
3、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应按照HJ/T373的要求进行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的测定采用表5所列的方法标准。
4、法律分析:现行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GB 13223-2011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明确了火电厂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浓度限值、监测与监控要求,并涵盖了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
三类水质标准值:氨氮(NH3-N):0mg/L以下;化学需氧量(COD):15mg/L以下;生化需氧量(BOD):6mg/L以下;总磷(TP):0.4mg/L以下;悬浮物(SS):20mg/L以下;总氮(TN):15mg/L以下;重金属: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以及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有水样采集和处理规定、重金属指标的涵义及水样处理、汞、砷、硒金属指标的涵义及水样处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对地表水域的划分是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我国的水质分类为:I,II,III,IV,V和劣V,共五类。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确实对电导率进行了规定。在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不同类别的水源有着不同的电导率和浊度标准限值。具体来说: 1类饮用水源的电导率标准限值是≤1000μS/cm,浊度标准限值是≤3NTU。
1、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自治区辖区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2、第七条 沿海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根据自治区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海洋环境保护实施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和公布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海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环境保护财政投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产业投资和环境污染治理。
4、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规范漓江流域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范围从事植被、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开发建设、旅游观光、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5、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新环保法明确规定本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新环保法的原则,具体如下:保护优先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损害担责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环保法所遵循、确认和体现并贯穿于整个环保法之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环境保护基本方针、政策,是对环境保护实行法律调整的基本准则,是环保法本质的集中体现。
最新的《环保法》于2014年4月24日经过修订,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法律分析:环保法实施细则包括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实施查封、扣押办法》、《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是以环保法为基础制定的法律。